黄果树生态小镇设计
2014年,安顺市启动黄果树-屯堡景观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。为了提升黄果树地区人居环境,安置迁出人口,缓解大瀑布树景区压力,欧博迈亚公司受邀进行黄果树生态小镇的设计工作。

解决人口问题
黄果树地区的人口增长为环境带来压力,当地村民的新建住房量激增,且缺乏成体系的规划和符合当地文脉建筑风貌。一方面要通过“生态移民”恢复黄果树的自然生态环境;另一方面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一座生态小镇,安置迁出人口,使当地村民能够安居乐业。

缓解旅游压力
近年来,随着黄果树景区旅游业的发展,客流量迅速增加。在旅游旺季期间,景区超载压力较大,游客的观光体验下降,也给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威胁。黄果树小镇打造了体验式生态旅游的方案,为游客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,并提供了高品质的旅游配套设施,有效分流了大瀑布景区的旅游压力,并带动了黄果树的经济发展。

尊重卡斯特地貌
黄果树地区具有特殊的卡斯特地貌特征,山峦耸立,连绵不断,可建设用地被划分地比较零散。所以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规划手法进行空间布局,而是因地制宜,顺应地形,将山体和自然景观渗透到小镇当中,最终确定了组团式的布局形式。整个小镇被划分成多个小组团,低调的“散落”在山体景观之中,甘当自然的配角,用低调的形式表达对卡斯特地貌的尊重。

古镇尺度
新建的小镇必须具有传统古镇的空间尺度。通过对不同的贵州古镇的空间研究,我们提炼出了贵州古镇的空间构成要素,例如:小尺度的建筑群落形成了宜人、丰富的街道空间;公共广场与街道、自然景观相连,是公共活动和交流的场所;水系在古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。我们将这些元素运用到了黄果树小镇的设计当中,使其具有传统古镇的空间精髓。

材料与构造
安顺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其特色的建筑风貌。近年来,村民新建的房屋已经丧失了这些特色。而一些的“仿古风格”的建筑又与现代的建筑功能与使用方式格格不入,显得不伦不类。作为一家外资公司,我们在探索新的方式与风格:运用现代的建造技术与材料,同时又具有传统建筑的灵魂。黄果树小镇的建筑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建筑,但运用了安顺民居的建筑元素:坡屋顶、庭院、檐廊以及当地的材料——石材、木材、石瓦等。

安居
安置村民是小镇的一项重要任务。如何为村民提供体面的生活环境,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,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。安置住宅顺应山势,延河而建,具有优良的山景和水景。每户都具独立的停车库、高品质的居住户型和庭院花园,使村民摆脱低品质、落后的生活条件,过上体面的安居生活。

乐业
安居是安置的基础,但乐业是民生之本。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,村民才能真正愿意居住于此。我们在安置区打造了黄果树文化博物馆和民俗街,在这里村民得到培训,获得传统的民俗技艺,并在此展示给游客。这种模式给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,同时发扬了黄果树的传统文化。

生态水景观系统
我们通过对小镇的水文条件进行分析,打造了两条生态水景观系统——旱溪系统和叠水堰水循环系统。旱溪系统设置在主要径流位置,在雨季承担排水廊道,旱季则为景观绿地。旱溪系统是季节性湿地,驳岸选择耐湿植物,适应干旱与水淹环境。叠水堰水循环系统布置在小镇组团内部,具有观赏型景观、水净化两个作用。叠水堰适应具有不同高差的山地景观,通过循环泵实现景观水的循环利用。同时,来自建筑、道路收集的污水,通过初步过滤处理、生物净化、湿地过滤流入叠水堰,对景观水进行补充。在暴雨期,多余的雨水将溢流入旱溪系统。

被动房技术
在黄果树生态小镇,选择一些重点建筑及能耗大的建筑,进行被动房设计。被动房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建筑概念在德国首创,逐渐应用于全世界。近年来,被动房技术在中国逐渐得到重视。欧博迈亚公司在中国已经有多个成功的实践项目。我们将被动房的技术引入黄果树小镇之中,例如中心教堂项目,利用先进的建造技术手段,降低围护结构和外界的热交换,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绿色能源和能量回收通风系统,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。

位置: 贵州, 中国
任务类型: Commission
设计阶段: 概念设计
项目类别: 特色小镇
项目周期: 2016
规划面积: 4500000 m²